之前大家用生圖模型最大的痛點就是不好控制,每次都得抽卡,所以大家會去用 comfyUI,就是因為它的可控性更好,但當 AI 大模型有了很好的可控性后,comfyUI 幾乎就可以不用再學了,AI 的發展趨勢就是化繁為簡。
當可控性足夠好后,可以做的事情可太多了。我周末嘗試了各種有意思的玩法,讓我大開眼界,原來還能這樣玩?這已經不單單是個 P 圖工具了,它正在干一些以前我們覺得很出格,甚至有點科幻的事。過去那些得花大價錢、找專業團隊才能搞定的活兒,現在你自己喝杯咖啡的工夫就能做完,而且還是免費的。所以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下面就是我研究發現的 21 種進階玩法。
更多教程:
當 AI 開始能理解時間和空間了,這就很嚇人了。它不光是 P 圖,這個功能可以讓我們能回到過去、遇見未來,可以玩的東西就太多了。
1)看到不同年齡的你。以前總有那種預測老年樣貌的 APP,玩一下還得花錢。現在完全用不著了,AI 直接就能給你整出來,而且要多逼真有多逼真。
記得以前這種應用很多啊,現在我們自己都可以用 AI 做一個出來,說不定也會有市場呢?
下面我用一張 AI 圖,給大家做一個案例演示下:
修改提示詞:將照片中的人物年齡改為 5 歲的模樣。
修改提示詞:現在,再試著展示一下這個人 70 歲時可能的樣子,增加一些皺紋和白發。
2)穿越到不同年代。既然能變老變小,那年齡不變,回到過去某個年代行不行?當然也行。還是用上面那位女生來做示范。
修改提示詞:保持人物不變,將她的服裝換成 1920 年代的飛邊連衣裙和波波頭,并將背景替換為老上海的場景。
修改提示詞:把衣服換成宋代流行的那種古裝服飾,背景也換成那個年代的街景。
3)你天天上班路過的那條街,一百年前長啥樣,好奇不?現在 AI 就能幫你查到。
修改提示詞:紅框中的地址,100 多年前長什么樣?
如果是 50000 年前呢?
如果是 5 億年前呢?(我有點瘋狂了,哈哈)
4)既然能看地理位置的時間變化,當然也能查其他物體的時間變化。
提示詞:查看家里放的一個蘋果,在冰箱里 30 天后的變化。
5)看看你家的房子,50 年后的變化。
提示詞:將這張房屋照片轉化為 50 年后被徹底廢棄的樣子。嚴格保留其原有的建筑結構,但要讓它被大自然嚴重侵蝕。
馬上就要國慶節放假了,哪哪都是人,出去玩一趟比上班還累。現在有了新玩法,你可以舒舒服服躺在家里,完成環球旅行打卡。這招對那些做內容的人也特別有用,再也不用滿世界跑著找素材了。
具體做法是,我們在地圖上隨便找一個想去的地點,然后把自己的照片和地圖上的點進行組合,就能讓 AI 拿著手機幫我們在那個地點拍照了。
比如,我想去美國哈佛大學轉轉
隨便找一張自己的生活照
提示詞:請將我上傳的第一張照片中的人物,完整地提取出來并無縫融合到第二張地圖紅框的地方,以紅框那個地址的視角,創作一張超寫實的旅行紀念照。請務必完整保留我原有的相貌、服裝和表情。最關鍵的是,要讓我身上的光線、色溫和陰影與新背景環境完全匹配,同時調整好人物的比例和透視,使其看起來非常自然。最終的畫面風格要像一張高清相機拍攝的經典游客照,照片中的我面帶微笑、自然地站著看向鏡頭。
AI 合成的打卡照片
想當年,咱們拍個婚紗照或者好點的證件照,很大一部分錢都花在了后期精修上。現在這活兒,AI 干得又快又好,而且可以實現全自動修復,甚至批量修圖。
1)比如你想搞一張特有藝術感的黑白照,然后發個朋友圈。
修改提示詞:將這張彩色照片轉換為一張高分辨率的藝術黑白肖像。背景需處理成柔和的漸變灰,以突出人物。為畫面增加細膩的膠片顆粒質感。人物姿態應自然,仿佛在沉思,光線要有方向性,重點勾勒面部輪廓,營造神秘感。要求沒有實物的背景,每張照片換不同的動作。生成 4 張。
2)如果你想模仿某位攝影大師的用光風格,只需找到一張參考圖,AI 就能為你復刻。
修改提示詞:以右邊的參考圖為例,一張男性肖像攝影,采用強烈的分割式布光。一束硬光從左側照亮了他的半邊臉,另一半臉則完全陷入深邃的陰影中。光影邊緣清晰,創造出極具戲劇性的高對比度效果。背景為純黑色或深灰色,整體風格簡約且充滿張力,為左邊的人物重新進行布光。
3)把自己變成名畫人物,看看自己在古典大師的筆下會是什么模樣。
大師的原作是長這樣的
修改提示詞:將這個人像照片重塑為文森特·威廉·梵高《戴灰色帽子的自畫像》的油畫風格,請精確匹配原作的油畫質感,造型特征。
改了之后有點那味道了。
4)預覽新發型。如果希望看到自己想要的發型效果,可以提前用 AI 預覽,就不用在理發店糾結了。
修改提示詞:保持人物的臉型和五官不變,為他換 4 個時尚的、男性明星的發型。
裝修過房子的人都知道,這事有多折騰。最怕的就是效果全靠想,最后裝出來跟想的完全是兩碼事,錢花了,還一肚子氣。
AI 現在就是你的裝修模擬器,而且是免費的、無限次的。你可以把家里的空房間拍下來,然后一步一步指揮 AI 給你云裝修。
我們有了一個最基礎的空房間,接下來就一步步的把它裝修好。
第 1 步,修改提示詞:將房間的墻壁粉刷成柔和的鼠尾草綠色。
第 2 步,修改提示詞:在房間中央鋪上一塊摩洛哥風格的幾何圖案地毯,在地毯上放置一張舒適的米白色布藝沙發和一個圓形橡木茶幾。
第 3 步,修改提示詞:在沙發旁的角落里放一株高大的天堂鳥綠植,在對面的墻邊放置一個黑色的金屬書架。
第 4 步,修改提示詞:在沙發上放幾個芥末黃和海軍藍色的抱枕,茶幾上放一疊設計雜志和一個裝著檸檬水的玻璃水壺。
第 5 步,修改提示詞:在沙發旁增添一盞弧形的黃銅落地燈,窗戶換成百葉窗,讓光線透進來。讓窗外的景色看起來像一個寧靜的后院。
最后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以前搞設計,那可是個技術活。現在 AI 把這個門檻拉得極低,很多時候只要你有想法,它就能幫你實現。
1)做動植物標本。小時候的自然課,我記得我有一個作業就是給植物做標本,不知道你有沒有這個課題?小時候我就做了不少,那現在用 AI 也來嘗試做一下。
修改提示詞:將這張蝴蝶照片轉化為復古科學插畫風格,把它像標本一樣固定夾在在書里,用透明膠帶紙黏住。用優雅的手寫字體添加標簽,分別指向其翅膀、觸角和身體部位。
2)做貼紙。可以把自己畫的喜歡的插圖,做成貼紙樣式。
修改提示詞:把這個插圖變成一張模切的不干膠貼紙設計,邊緣留有清晰的白色輪廓,放在一張白紙上,增加一點高光和陰影,讓它看起來更有立體感。
3)等距模型。等距視圖是設計領域中一種非常流行的表現手法,它能清晰地展示物體的結構。現在,你可以將任何現實世界的物體轉化為這種干凈、現代的風格。
修改提示詞:將這座建筑轉化為一個干凈的、極簡風格的等距 3D 模型插畫,放置在純色背景上,使用柔和的色彩方案。
4)微縮世界。把出去旅游拍的照片中的動物放在手上
修改提示詞:將這張照片中的熊貓制作成一個高品質的、1/10 比例的微縮黏土手辦,動作保持不變。讓這個手辦被一只干凈的手輕輕地捏在指尖,背景還是提供的那張原圖,只是沒有熊貓。整個畫面要求是單反相機微距拍攝的效果,焦點清晰地對準熊貓手辦和手指,背景有自然的淺景深虛化效果,整體感覺非常和諧自然。
還可以把自己家娃變成手辦拿在手上。
把上面的提示詞模版稍微改下即可:將這張照片中的人制作成一個高品質的、1/10 比例的微縮黏土手辦,動作保持不變。讓這個手辦被一只干凈的手輕輕地捏在指尖,背景還是提供的那張原圖,只是沒有人。整個畫面要求是單反相機微距拍攝的效果,焦點清晰地對準熊貓手辦和手指,背景不需要做虛化,整體感覺非常和諧自然。
5)現實與插畫的融合。讓動漫人物跑到現實世界里來,這種事想想就很有趣。
修改提示詞:最佳質量,2 個動漫角色,[圖片 1],[圖片 2],坐在[圖片 3]的椅子上,日系動漫插畫風格,干凈的線條,平涂色彩,角色在桌面上投下逼真的陰影和微弱的反射,無縫融合,高對比度,戲劇性光影,使用[圖片 3]的詳細背景,不要出現額外的椅子,不要出現額外的桌子。
這個就有意思了,基本上就是心想事成的初級版本。這個能力有點像 comfuUI 中的 controlNet 中的控制。
從插畫到產品渲染圖。這是工業設計師和產品經理的夢想工具。在投入具體的建模和渲染之前,用 AI 快速驗證產品的視覺吸引力。
修改提示詞:將這張汽車設計草圖轉化為一張在簡約風格攝影棚內的商業大片。嚴格保留草圖的設計。車身為啞光灰色。背景是純黑或純白,只有幾盞聚光燈從不同角度打在車身上,突出車身的光影和肌肉線條,質感極簡且高級。
AI 現在能幫你把一個完整的東西,拆成一個個零件,讓你看個明明白白。可以通過 AI 的能力,解構畫面中的內容。
1)解剖插畫。將復雜的生物結構,以清晰、美觀的信息圖形式呈現出來,無論是用于學習還是科普,都非常直觀。還是用上面那只熊貓來做案例吧。
修改提示詞:繪制一幅這只熊貓的生物解剖插圖,風格類似科學信息圖。畫面的一半展示其外部皮毛特征,另一半則揭示其內部的骨骼和肌肉結構。在圖像周圍用簡潔的文字和引導線,標注出關鍵部位的名稱和功能。
2)食材原料展示。在飯店吃到一道好菜,想知道它都是用啥做的?拍張照讓 AI 分析。
修改提示詞:創建一張平鋪攝影構圖的照片,展示制作這道菜所用的所有原材料。將這些原料用對應的碟子整齊地擺放在一個白色的餐桌上。
3)穿搭解構。在網上看到一套特好看的穿搭,但不知道具體是哪些單品?AI 也能幫你拆。
修改提示詞:解構這個人的整套穿搭。創建一張平鋪攝影圖,將他的所有穿搭,包括配飾分開,并整齊地擺放在一個純色背景上。
AR 實景標注,我們還是拿前面的騰訊大樓來舉例。
修改提示詞:你是一名 VR 體驗構建師。請把畫面中最高的樓進行高亮顯示,并為其添加一個充滿未來感的藍色 AR 抬頭顯示(HUD)界面。這個界面是擺在旁邊,不會遮擋高亮物體本身。在這個界面上,用數據和圖表標注出樓的高度,位置等關鍵信息。
最后再跟大家說兩個我在嘗試效果中發現的 3 個實用小竅門:
1)推薦使用英文去跟 AI 溝通。雖然使用中文和英文,在生成效果上差異不太大,但這種國外的大模型,在識別英文上會更加精準一些,生成的內容效果也會更好。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先用中文寫好提示詞,然后再用谷歌翻譯下,再貼過來,生成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2)一鍵翻譯。可以用一個插件,叫“沉浸式翻譯”的瀏覽器插件,設置好一個快捷鍵,然后每次在輸入框內寫好提示詞,就能直接用快捷鍵翻譯為英文了,非常方便。
3)如果過程中,你發現提示詞始終得不到你想要的效果,可以同樣在 google AI studio 中切換 Gemini 2.5 pro 模型,把你的問題告訴它,然后讓它幫你優化提示詞,基本上就能解決問題了。沒有誰比它自己更懂自己。
寫到這,你可能也感覺到了,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了。它正在把過去那些屬于少數專業人士的、門檻很高的技能,變得像打字一樣簡單。
這對普通人來說,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很多過去我們想都不敢想的創意,現在可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地去嘗試了。也意味著,未來人和人的競爭,可能不再是比拼誰掌握了某個軟件的操作技巧,而是比拼誰更有想法、誰的審美更好、誰更能提出好問題。
這背后其實是一波巨大的浪潮,現在可能還只是個開始。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彩云譯設計」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52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7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