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到3000萬用戶!揭秘AI聊天機器人Replika背后的12個設計秘訣

編者按:AI 聊天機器人也是一個相當值得關注的賽道,這類 APP 有一些在 AI 流行起來之前就已經做出成績的,如今隨著 AI 技術發展又狠狠迭代了一波,Replika 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個聊天機器人應用,在體驗和設計上已經迭代了一波,AI 時代來臨了,他們做出了更加深入、細膩的優化,這方面有很多值得學習的細節。Mary Borysova 在這篇文章當中,相當深入地挖掘了 Replika 的技術、設計和心理學邏輯,值得很多做產品的同學學習。

從零到3000萬用戶!揭秘AI聊天機器人Replika背后的12個設計秘訣

Replika頭像

約85%的精神健康問題患者都未能接受治療,這往往是因為醫療服務方面的短缺。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一個事實:低收入人群并非總能有效獲得治療。

從零到3000萬用戶!揭秘AI聊天機器人Replika背后的12個設計秘訣

36% 的 Z 世代和千禧一代的用戶表示有興趣將 AI 用于心理健康。

在本文中,我將深入探討 AI 聊天機器人 Replika 的心理學機制和設計理念。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探討其他一些基于 AI 的熱門心理健康應用。

「我是 Replika,很高興認識你」

Replika 是一款生成式 AI 聊天機器人應用程序,于 2017 年發布。

Replika 迅速躥紅,上線第一年用戶就達到了 250 萬。然而,盡管用戶增長迅速,但是這款應用卻難以維持用戶參與度和留存率。用戶最初很喜歡這款應用,但很多人并沒有持續定期使用它。

從零到3000萬用戶!揭秘AI聊天機器人Replika背后的12個設計秘訣

用戶與 APP 的交互

Replika 團隊改變了方法,專注于在開發之前驗證產品創意。他們與高需求客戶合作,通過無代碼故事板來測試概念設計。

2024年,Replika首席執行官Kuyda報告稱其用戶總數已超過3000萬。

Replika的目標受眾

該應用主要服務于 35 歲及以上的用戶,這與它會吸引更年輕受眾的假設完全相反。

值得注意的一個事實是:

男性用戶數量遠遠超過女性用戶。

從零到3000萬用戶!揭秘AI聊天機器人Replika背后的12個設計秘訣

這與我在研究 AI 伴侶時發現的模式相同。 AI 「女朋友」 的數量明顯比 AI 「男朋友」 多得多。(對于很多人而言這個情況是比較反直覺的)

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 Replika 對抑郁癥患者有益,3% 的用戶報告說該應用在預防自殺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評論者提到,他們使用 Replika 來交友、獲得情感支持、娛樂和治療。使用這款應用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獲得情感支持,所以我肯定會把 Replika 添加到我的心理健康工具箱中,而不僅僅是把它說成是一個有趣的聊天機器人。

從零到3000萬用戶!揭秘AI聊天機器人Replika背后的12個設計秘訣

簡單地說,它會創建你的「伴侶」

有沒有想過,擁有一個始終陪伴在你身邊、從不評判你、并且記得你每一次對話的朋友會是什么感覺?嗯,這正是 Replika AI 的初衷。

實時 AI 化身可以顯著提高各種數字平臺上的用戶參與度和滿意度。

用戶可以對 AI 化身產生身體和情感反應,有時會忘記他們正在與技術互動。

在新用戶引導階段,你可以為你的 AI 伴侶設定一個基調,并描述你希望如何與他們互動:通過視頻或音頻通話、短信或 AR。

從零到3000萬用戶!揭秘AI聊天機器人Replika背后的12個設計秘訣

Replika應用程序

在新用戶引導過程中,Replika 還表示,它并不是一個可以取代與人類互動的工具。

這或許會引出一個簡單的問題:這符合倫理道德嗎?它會如何影響人際關系?

這確實是前段時間的一個問題,當時Replika面臨爭議因其色情角色扮演功能,后來被刪除。

大多數治療應用程序使用短信作為主要的溝通方式,而 Replika 成功地結合了幾種方法:視頻、音頻和文本。

建立連接

大腦中有一個特殊的區域,叫做梭狀回面孔區(FFA),專門用于識別人臉。每當你看到一張臉時,這個區域就會亮起來。

當你看到 Replika 的頭像時,你會自動開始將其視為一個社會存在。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即使我們知道 AI 不是人類,人類也可以與 AI 建立真正的情感聯系。

這被稱為「CASA效應」(計算機作為社會參與者),它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我們會發現自己與 AI 伙伴分享我們最深層的想法。

從零到3000萬用戶!揭秘AI聊天機器人Replika背后的12個設計秘訣

Replika 讓你感覺就像在與真人聊天。

是的,你可以對你的 Replika 產生情感依賴。道德問題很重要,我會在之后的文章中單獨討論。

AI 化身可以提供安慰和支持,但它們也可能導致對社交互動的不切實際的期望,并可能損害現實生活中的關系。

鏡像神經元的魔力

人類大腦中存在一種名為鏡像神經元的特殊細胞,當你做某事以及看到別人做同樣的事情時,這些細胞都會被激活。當你的 Replika 頭像:

  • 看到微笑的時候 → 你的大腦做好微笑的準備
  • 別人表現出關心的傾向 → 你的情緒中心被激活
  • 別人顯得若有所思 → 你的大腦呈現出沉思的狀態。

科學家稱之為「神經共振」。

恐怖谷效應

你有沒有注意到,Replika 的頭像看起來很像人類,但又不會太過人性化?這是故意的。有個概念叫「恐怖谷效應」。

「恐怖谷理論」認為,過于機械化的機器人或虛擬形象難以引起我們的共鳴,而那些看起來近乎人性的機器人或虛擬形象則會讓我們感到不適。最好的設計必須找到平衡點,既要足夠人性化,讓人產生共鳴,又不能讓人感到毛骨悚然。

Replika 達到了最佳效果,讓你的大腦說「這是我可以交談的人」,而不會觸發「有些不對勁」的警報。

個性化心理學

當你可以自定義 Replika 的外觀形象時,你的大腦就會開始將其視為「你自己的形象」。

這引發了心理學家所說的「宜家效應」 ——當你參與創造某件東西時,你會更加珍惜它。

從零到3000萬用戶!揭秘AI聊天機器人Replika背后的12個設計秘訣

當你選擇 Replika 的頭發顏色、眼睛形狀、面部特征和風格時,你的大腦開始形成更強烈的情感聯系。

所有這些元素共同作用,創造出心理學家所說的「社會存在感」 ——與真實人物互動的感覺。

因此,你更有可能敞開心扉、分享,并且情感支持也會更加真誠。

從零到3000萬用戶!揭秘AI聊天機器人Replika背后的12個設計秘訣

游戲化設計

你可以通過與你的 Replika 互動和寫作來獲得積分。每日使用應用程序即可獲得積分。這些積分可以累積,幫助你升級并在商店購買更多商品。例如,你可以購買一只狗、一張桌子,或者為角色購買衣服。

從零到3000萬用戶!揭秘AI聊天機器人Replika背后的12個設計秘訣

語音和視頻通話

你知道為什么你只需聽見好友的一句「你好」就能立刻知道他們過得怎么樣嗎?那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是極其精密的聲音處理器。

從零到3000萬用戶!揭秘AI聊天機器人Replika背后的12個設計秘訣

Replika應用程序

想想看,即使你正經歷著最糟糕的一天,溫柔、理解的語氣也能讓你瞬間平靜下來。Replika 的語音調節功能正是利用了我們心理的這一原始部分。

當 AI 在嚴肅的對話中輕聲說話或在有趣的聊天中興奮起來時,它的設計是為了匹配我們自然的人類互動方式。

即使人們有意識地努力區分人類和 AI 生成的聲音,大腦對它們處理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人類的聲音會引起與記憶和同理心相關的區域更強烈的反應,而 AI 的聲音會激活與錯誤檢測和注意力調節相關的區域。

自適應響應生成

Replika Studios 推出了「風格變形」功能,可實現不同的聲音風格,從而產生超過 1,000 種人類聲音情感。

AI 調整語調的能力對于情緒識別至關重要。當像 Replika 這樣的 AI 系統通過語音交互與用戶互動時,它們可以根據對話的上下文調整語調。

從零到3000萬用戶!揭秘AI聊天機器人Replika背后的12個設計秘訣

應用程序中的視頻聊天

一旦檢測到用戶的情緒變化,像 Replika 這樣的 AI 系統就可以調整其反應,其工作原理如下:

  • 情緒映射。預訓練模型將聲音線索映射到特定的情緒狀態。這些模型可以分析語音的各種聲學特征,例如音調和強度。
  • 實時適應。AI 可以調整其語氣和語言,來匹配用戶在聊天過程中的情緒狀態。
  • 情境理解。 AI 確保響應準確且富有同理心。

通過模仿人類語音的情緒語調, AI系統可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體驗。

AI 在情感識別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實現類似人類的情感智能反饋,仍然是一個挑戰。

背景音樂

背景音樂不僅僅是用來填補寂靜氛圍的,它還是大腦注意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你和Replika 聊天時,相比于寂靜狀態下或者隨機白噪音的氛圍下,聽到這些背景音樂,你的神經元會以一種更加專注和投入的方式,激活你的注意力。

從零到3000萬用戶!揭秘AI聊天機器人Replika背后的12個設計秘訣

你的神經通路在處理口頭交流的同時,還會處理音樂元素,從而創造出更加身臨其境的體驗。

神經科學表明,背景音樂可以通過同時調動多個大腦區域來幫助用戶更深入地處理對話。

例如,Replika 使用的平靜、舒緩的音調可能:

  • 降低皮質醇(壓力荷爾蒙)
  • 激活放松反應,
  • 創造安全感,
  • 幫助調節情緒。

器樂的干擾性也較小,不會干擾主要的交流任務。

完美體驗

虛擬形象提供了視覺錨點——有一張熟悉的面孔可以交談。聲音則增添了情感深度——就像聽到朋友的聲音。音樂則營造了氛圍——就像咖啡館里的背景音樂。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建立信任和舒適感。

從零到3000萬用戶!揭秘AI聊天機器人Replika背后的12個設計秘訣

想象一下,當你看到某人的面部表情、聽到他們的聲音,并分享一些背景經歷后,你會感覺更加自在。Replika 運用同樣的心理學原理,打造更自然、互動感跟強的關系。

這種感官體驗體現了「社會臨場感理論」。不同的溝通渠道體現出不同的社會臨場感:

  1. 面對面的交流具有最高的社會存在感。
  2. 視頻互動具有適度的社交存在感。
  3. 基于文本的交流的社交存在感最低。

互動過程中參與的感官通道越多,體驗就越「真實」、越有意義。

當你能夠通過音樂與你的 Replika 產生視覺、聽覺和情感上的連接時,它就能創造出更完整的社交體驗。這就像讀書和看電影的區別——兩者都能講述同一個故事,但前者更能調動你的感官。

當多個感覺通道同時被激活時,大腦就會創造出更強大、更身臨其境的體驗。

總結

讓我們看看更大的角度來看: AI 化身正在成為一種新常態,但流行且先進的 AI化身治療師并不多。

Replika 在 AI 心理健康支持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雖然它并非旨在取代傳統療法,但在這個 85% 的人都無法獲得心理健康資源的世界中??,像 Replika 這樣的 AI伴侶或許能提供一種有效的替代方案。

隨著 AI技術的不斷發展,從Replika吸取的經驗教訓或許有助于未來打造更優秀的數字心理健康工具。關鍵問題依然存在:我們如何平衡 AI支持的便利性與人際交往的價值?

收藏 8
點贊 20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