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出品!超全面的設計數據分析指南:埋點篇

如何從海量業務數據中提取與設計相關的有效信息?這份指南或許能為你指明方向。

上期回顧:

產品或運營的數據報表多是從本職業能影響的范疇出發,去分析產品策略、渠道投放、運營手段等對整體大盤的影響。給出的數據要么和設計無甚相關,例如渠道的 ROI,要么更偏向整體效果,無法探究設計方案的作用,例如參與人數、整體留存等。這樣的數據,無法論證設計方案的影響效果,也就無法形成有效沉淀。

如果你知道哪些設計會影響最終數據指標,知道如何拆解成與設計相匹配的小指標,會通過數據看出問題或機會,那么這就叫會設計數據分析。

簡單點,如果你曾被以下問題困擾過,那么下面的內容可要看仔細了~

  1. 我根據產品目標來設計的,但沒辦法證明方案是怎么影響總指標的?如何確定自己要收集什么數據?
  2. 收到數據圖表,但看不出這和我的設計有什么關系?
  3. 得到一組多維數據,可怎么看結論都只有比大小?

我將遵從數據分析的三大步驟“拆解—埋點—分析”,從設計視角進行講解和案例探討。

埋點

問題:收到數據圖表,但看不出這和我的設計有什么關系?

診斷:沒有辦法對應數據和方案的關系。屬于數據埋點的問題。

一、什么是埋點?what

埋點的本質是用戶行為描述,為用戶洞察、業務迭代提供數據支持

埋點(Event Tracking)是數據采集領域的核心技術,指在應用或網頁的特定位置植入代碼或標記,用于捕獲用戶行為(如點擊、瀏覽、購買等)并記錄相關數據的過程。其核心目標是追蹤用戶全生命周期的行為軌跡,為后續數據分析提供原始依據。埋點分為初級(關鍵節點統計)、中級(連續行為追蹤)和高級(全量行為建模)三種方式。

從定義可知,埋點的主體有產品和用戶,接下來介紹一下產品模型和用戶模型。

產品模型、用戶模型是多樣的,這里僅僅從埋點視角切入。

1) 產品模型

按人與物的關系維度可以分為四大類:人與物、人與人、物與人、物與物

這里嘗試給部分產品劃分:

人與人:社交、游戲、直播、運動

人與物:電商、探索、內容、知識付費、工具、金融

物與人:物流、快遞

物與物:機器人、數字農業、數字工業

人與人可以進一步劃分,比如社交

1 對 1:陌生人(陌陌、Soul、探探)

1 對多:興趣(微博、知乎、豆瓣)、職場(脈脈、領英、BOSS 直聘)

多對多:熟人(微信、QQ)

產品來源于需求,一個大的 APP 產品往往由多個需求、功能、模塊構成。

大產品模型下,產品的模塊、功能、需求中依然含有"人與物的關系"。

比如京東電商是個"人找物"產品,但京東的信息流就包含"物找人"。

產品又有具體的業務和屬性,比如拼多多的商品信息,抖音的創作視頻信息等等。

2) 用戶模型

用戶通過行為與產品建立聯系。

用戶也具有屬性,一方面具有年齡、性別、地域等自然屬性;

另一方面,在產品中用戶又具有業務屬性,比如主客態、新老客、 是否是會員。

三、為什么要埋點?why

埋點是數據驅動決策的基礎,主要原因包括:

  1. 用戶洞察:通過行為數據了解用戶偏好、使用路徑及痛點;
  2. 產品優化:識別功能使用率、轉化漏斗瓶頸,指導迭代方向;
  3. 精準運營:基于用戶分群實現個性化推薦和營銷策略;
  4. 效果評估:量化功能上線、活動推廣的實際效果(如 ROI);
  5. 風險控制:監測異常行為(如支付失敗、頁面加載延遲)。

1. 埋點的作用有哪些?

  1. 行為追蹤:記錄用戶點擊、曝光、停留時長等交互細節;(設計)
  2. 漏斗分析:監測關鍵路徑轉化率(如注冊→下單→支付);(設計)
  3. 畫像構建:結合設備信息、操作習慣建立用戶標簽體系;(產品)
  4. 性能監控:采集頁面加載速度、接口響應時間等性能指標;(研發)
  5. 決策支持:為產品、運營、市場提供數據化依據。

接下來從埋點的方式、埋點的技術、埋點的流程等三個方面介紹埋點的原理。

2. 埋點方式有哪些?

1)按技術實現分類

高手出品!超全面的設計數據分析指南:埋點篇

2)事件埋點里,按數據來源分類

高手出品!超全面的設計數據分析指南:埋點篇

高手出品!超全面的設計數據分析指南:埋點篇

H5 埋點代碼示例如下:

this.$point.sendParams({
'view_name':'h5_return',
'click_name':notSelfBack ?'return_show': 'return_eclick',
ref:this.$tool.getChannelType(),
ad:'ad',
web:this.$tool.getDominPoint(),
ck:ck,
hz:this.$tool.getContendIdGroup(),
url:escape(location.href),
abtest: this.backActionConf.name && this.backAdctionConf.name.replace('%',''),
return_num:0
}

3)按數據用途分類

高手出品!超全面的設計數據分析指南:埋點篇

四、誰來做埋點設計?who

埋點設計需跨團隊協作:

  1. 業務方(產品/運營):提出需求,明確分析目標和指標;
  2. 數據團隊(分析師/數據產品經理):設計埋點方案,定義事件和參數;
  3. 開發團隊:實現埋點代碼,確保數據上報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4. 測試團隊:驗證埋點觸發邏輯和數據完整性。

五、如何做埋點設計?how

1) 需求梳理

明確業務目標

如提升注冊轉化率,設置埋點的目標,是在設計方案中找到可以表達你所需指標的數據。是用戶在頁面上的行為形成了數據,我們需要做的是確認哪些行為可以表達數據,然后對行為進行統計。接上個例子,“模塊的 SKU 點擊率”=模塊的 UV 點擊數/模塊展示 UV,因此埋點數據是“模塊的 UV 點擊數”和“模塊展示 UV”。

使用 OSM 模型拆解指標。

事件設計遵循 5W1H 原則:用戶(Who)、時間(When)、位置(Where)、行為(What)、動機(Why)、方式(How)。

這條數據會記錄哪個用戶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以什么方式。

命名規范:如”業務線_頁面_模塊_操作”(例:電商_首頁_搜索框_點擊)。

2) 參數設計

公共參數:用戶 ID、設備類型、網絡環境等;

業務參數:商品 ID、訂單金額、活動名稱等。

3) 文檔管理

使用埋點管理平臺(如神策、GrowingIO)統一維護事件和參數;

文檔需包含觸發條件、上報時機、字段類型等細節。

4) 開發與測試

客戶端埋點需考慮數據緩存和重試機制;

測試用例覆蓋正常/異常場景(如斷網、快速操作)。

高手出品!超全面的設計數據分析指南:埋點篇

舉個例子:千島埋點工作流的方法框架

如何驗證和使用埋點?

1) 驗證階段

數據完整性:檢查上報字段是否缺失或重復;

準確性:對比埋點數據與實際操作日志的一致性;

性能影響:評估埋點對應用加載速度和內存占用的影響。

2) 埋點使用培訓

教會業務方使用分析工具(如看板、漏斗分析);

建立數據解讀規范,避免誤讀(如區分 UV 與 PV)。

這里直接拿神策舉例,當然還有友盟埋點、自研埋點、市面上還有很多第三方埋點工具,比如 Growiinglo、火山引擎埋點(字節跳動旗下的)、阿里云等埋點,但都大同小異。

一方面,每個埋點工具差異這里沒有進行展開,但在新舊埋點工具切換--從友盟切到神策,或者從火山切到自研埋點,又或者自研埋點迭代升級,就要系統對比區分了。

另一方面,選擇埋點工具時,埋點生產鏈路的穩定性、可靠性在接入前很難判斷,只有使用后才知道。

神策的事件埋點設計如下

高手出品!超全面的設計數據分析指南:埋點篇

神策的事件分析如下

--微信 pv
SELECT
to_date(date)AS '日期',count(1)
FROM events
WHERE date BETWEEN'2023-0710'AND'2023-09-30'
AND event='Spageview'
AND $browser='WeChat'
GROUP BY to_date(date)
ORDER BY to_date(date)ASC;

六、如何應用埋點評估效果?how

1) 典型應用場景

A/B 測試:對比功能改版前后的用戶行為差異主要解決標識問題,比如實驗標識、實驗分組標識、用戶標識;

AB 實驗埋點分組標識,首先要區分什么是用戶分組和實驗分組?

策略實際影響的用戶,才是你的實驗組,奇偶只是用戶分組方式

實驗組、對照組要顯性標識(公共屬性),模擬是低效且不準的。

用戶分群:針對高價值用戶制定留存策略;

異常告警:實時監控關鍵指標波動(如支付失敗率驟升)。

2) 效果評估方法

量化指標:計算轉化率提升幅度、ROI 等;

歸因分析:識別影響目標達成的關鍵因素(如活動曝光量);

長期追蹤:監測數據趨勢是否與業務目標持續對齊。

一方面,埋點數據是有生命周期的,需要體系化治理。

另一方面,業務發展迅速,埋點需要迭代升級。

埋點不只是一種技術,更是設計決策的基石。它讓抽象的用戶行為變為具象數據,幫助設計師從業務配角轉型為核心驅動力。未來,數據驅動的設計將重塑產品價值——你的方案,從此有據可依。

收藏 46
點贊 68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